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

老歌新唱

布佬廚房位於達觀鎮山腳下,說起來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巧合。


當年三十幾歲的父親跋山涉水逃難來台,原本憑靠自己練就的一手好書法,經過層層考試,錄取了一個小職等的公務員,但就在臨上班的前一天,突然被通知:某某科長的侄子要來上班,所以你可以不用來啦!

這種關說內定的事,不要說現在換了高明的手法存在,在那個年代更是光明正大一點也不稀奇,但是對於父親這樣一個沒吃過什麼苦的中階知識份子而言,卻是一個不小的打擊。在城鎮中求職遇挫的父親,多少有些意志消沉,從基隆到新店大坪頂,最後他選擇落腳車子路小社區,開始在達觀鎮山上種橘子。我記得小時候,經常走很遠的山路,幫父親送便當,也多虧兒時送便當打下的好根基,讓我到現在還身強體壯,能跟年輕人打籃球,也不會被小女兒取笑爸爸老,哈哈。

記憶中,除了送便當之外,小孩子還不懂事的我,其實曾經怨歎過父親,記得有一次父親騎腳踏車載我,經過安坑派出所那段爬坡路,我們父子倆都得下來走路牽車,但同學跟他爸爸卻很輕鬆就騎過去,我幼小的心靈瞬間產生幼稚的想法:為什麼我爸爸比別人老啊?真羨慕同學有年輕的爸爸!因為我是家中么兒,我出生時,父親已經四十好幾算是老來得子了。不過也因此,我總是得到更多的疼愛。

回想父親的一生經歷,某種程度來說,我好像傳承了他的人生履痕。我也在四十幾歲生下小女兒,有老爸與稚兒的親子關係。而早年遊歷美國、移民南非再回到台灣,從繁華城市回歸到達觀山腳下,我的範圍或許比父親廣了一些,但心境上並無不同。當我在外轉了一圈,回到老家整理房子,也整理我的人生,以回歸原點作為再次出發的基地,赤手空拳創立布佬廚房的辛苦過程,才讓我真正尊敬父親。

立足同一塊土地上,如今,布佬廚房就像當年父親的果園一樣,結了滿山纍纍的橘黃色果實。讓我覺得自己像是老歌新唱,用兒子的方式重新詮釋老爸爸的歌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